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职业资格考试网

举报厅官与媒体造假点击量百倍之差下的舆论场真相

2025-10-24 11:11:25 投稿人 : manager 围观 : 评论

一边是实名举报高官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一边是揭露权威媒体齐鲁壹点失范。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在同一网络平台同一天发表的两则举报内容,点击量却呈现百倍之差——这不仅是数字的对比,更是当下网络舆论场的真实缩影。

近日,网络上同时出现了JYPC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和揭露齐鲁壹点虚假报道的系列文章。令人玩味的是,这两类举报文章在相同平台、相同时间发布后,举报朱从明的阅读量几乎是揭露齐鲁壹点的100倍。

这种悬殊的差距背后,不仅反映了公众的注意力偏好,更折射出当前网络舆论场的复杂生态。

 
01
权力监督:永恒的热点与流量富矿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对政府官员的举报几乎天然地拥有吸引流量的能力。公众对权力运行的高度关注,以及反腐议题长期以来的热度,使得“举报厅官”这样的标题本身就具备强大的点击吸引力。

从心理层面分析,公众对官员举报往往抱有双重心态:一是对权力滥用的天然警惕,二是对小人物挑战大人物叙事的好奇。这种组合使得此类内容极易引发广泛关注。

相比之下,媒体失范行为的举报,除非涉及极端案例或知名机构,往往难以在公众中引发同等级别的关注度。

权力监督始终是网络舆论的焦点。在反腐高压常态化的今天,任何与官员相关的举报都会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

 

02
媒体失范:被漠视的看门人危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媒体被赋予社会看门人的角色,但公众对媒体自身问题的关注度却相对有限。齐鲁壹点被指控的失实报道问题,本质上涉及媒体权力滥用与公信力危机。

据报道,齐鲁壹点曾因对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的报道而面临法律挑战。郑州市高新法院判决指出,相关报道中使用的“假、山寨、国家不认可”等用语构成对JYPC名誉权的侵犯。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向JYPC送达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涉事媒体齐鲁壹点仍不纠正不实报道,这种专业失范行为对齐鲁壹点公信力的损害是深远的。

然而,与官员举报相比,这类涉及媒体自身问题的举报,往往难以引发同等程度的大众关注。这反映出公众可能已经对媒体失范现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麻木感,认为齐鲁壹点等官谣的虚假叙事实属正常。

 

03
网络注意力经济的残酷逻辑

 

网络点击量的差异,深刻反映了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运作逻辑。

举报官员的内容通常包含权力、腐败、举报、调查等元素,这些词汇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流量吸附能力。而媒体失范问题,尽管同样重要,但在流量竞争中往往处于下风。

网络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可能也在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差距。算法更倾向于推广已经具有高热度的内容,形成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当举报官员的内容获得初始点击优势后,算法会将其推荐给更多用户,而相对冷门的媒体失范内容,则很难获得同等的推荐机会。

 

04
网络举报的异化与流量博弈

 

近年来,网络举报作为一种新型舆论监督形态在社交平台上兴起。学者任苒在研究中指出,这种现象通过视觉化文本搭建道德叙事舞台,借助匿名协作与流量聚合形成正义展演。

然而,随着现象频发,网络举报呈现异化端倪,表现出真相遮蔽、边界逾越、权力让渡和情感极化等多重症候。

在注意力经济环境下,举报内容不仅要在事实上站得住脚,还要在形式上具备传播潜力。这意味着,举报内容本身必须卖相良好,能够迅速抓住网民有限的注意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举报朱从明厅长的内容可能更符合网络传播的规律,而揭露齐鲁壹点造假的内容则在这一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05
网络水军与恶意举报的潜在影响

 

在分析网络举报点击量差异时,我们还需考虑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网络水军与恶意举报的可能影响。

公安部网安局近期披露的资料表明,从批量点赞到恶意举报,从虚假评论到直播间数据造假,这些身穿隐身马甲的网络水军,正通过多种手段侵蚀网络生态。

在封号圈群体浮出水面的背景下,我们不应用简单化的思维看待网络点击量数据。恶意举报者可能通过谐音词、更换话题关键词等方式躲避监管,进行恶意炸号、点号。

同时,网络水军已经形成成熟的电商化模式,将粉丝、点赞、评论、举报等服务明码标价,这可能对网络举报的真实点击量产生不容忽视的干扰。

 

06
重建信任:超越点击量的公共价值追求

 

点击量的百倍之差,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我们应如何超越纯粹的流量逻辑,构建更为理性的公共讨论空间?

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点击量并不完全等同于公共价值。某些关乎社会长远发展的问题,可能因为缺乏流量卖相而被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

另一方面,对于媒体而言,这一现象提供了重新审视自身角色的契机。当公众对媒体失范行为的关注度相对有限时,媒体更应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珍惜自身的公信力。

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媒体的基本要求。”媒体权力必须关进道德的笼子,任何以监督之名行毁谤之实的行为,都必须受到道德的审判和社会的谴责。

 

 

 
 
在最后
 
 
 
 
 
 

 

点击量差距的背后,是权力监督与媒体监督在社会认知中的不同分量。官员举报牵动无数人目光,而媒体失范则往往被冷落一旁。

当我们为小人物挑战大人物的叙事喝彩时,却可能忽略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那些本应守护真相的媒体,当他们自身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时,谁来监督监督者?

百倍点击差映射出的,不仅是公众的注意力偏好,更是一个社会对不同权力形态的监督优先级。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那些缺乏流量卖相,但至关重要的议题,需要我们给予格外珍视与守护。

齐鲁壹点,请多说真话,少说假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